企业文化

东亚杯五国脚全程未登场:曹永竞、徐皓阳在列,两门将成看客


2025 年东亚杯足球赛落下帷幕,中国男足在收官战中 1-0 击败中国香港队,以一胜两负的成绩获得第三名。然而,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背后,仍有五位国脚全程未能踏上赛场,其中包括北京国安中场曹永竞、上海申花中场徐皓阳,以及两位年轻门将薛庆浩(上海申花)和于金永(山东泰山),另有上海海港后卫魏震同样未能获得出场机会。

一、未登场球员名单与背景

根据最终统计,国足 26 人参赛名单中共有 5 人未在本届赛事中亮相。门将位置上,24 岁的薛庆浩和 20 岁的于金永全程坐在替补席,甚至未获得热身机会。中场方面,曹永竞和徐皓阳作为中超常客,此前均有过国家队出场经历,但此次却未能进入比赛名单。后卫魏震虽以 28 岁当打之年入选,却同样未能获得一分钟上场时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最后一场对阵中国香港队的比赛中,原本有机会登场的廖锦涛(25 岁)和刘诚宇(18 岁)替补亮相,完成了个人国家队首秀。这意味着上述五人成为本届赛事中唯一未获得任何出场机会的球员。

二、未登场原因分析

1.门将位置:信任老将与战术保守

主力门将颜骏凌(35 岁)在三场比赛中全部首发,尽管面对韩国和日本时多次扑救,但球队防守端的漏洞导致丢球较多。教练久尔杰维奇显然更倾向于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,而非启用年轻门将。例如,在对阵中国香港队的比赛中,球队已提前锁定胜局,仍未给薛庆浩或于金永机会。这种保守策略引发外界质疑,有评论指出 “颜骏凌被射门练成扑救集锦,年轻门将却成吉祥物”。

2.中场竞争:战术适配与状态波动

东亚杯五国脚全程未登场:曹永竞、徐皓阳在列,两门将成看客

曹永竞和徐皓阳的未登场与球队战术调整密切相关。曹永竞本赛季在国安虽有 1 球 1 助攻,但更多以替补身份出场,状态稳定性不足。徐皓阳则在申花遭遇职业生涯瓶颈,15 轮联赛 13 次出场却无乐鱼官方进球或助攻,传球成功率和对抗能力均下滑明显。与此同时,教练久尔杰维奇更偏爱技术细腻的中场球员,如塞尔吉尼奥、黄政宇等,导致曹、徐二人逐渐边缘化。

3.后卫轮换:阵容固化与战术需求

魏震的未登场则与球队防线配置有关。本届赛事中,国足主打 5 后卫阵型,朱辰杰、蒋圣龙、汪士钦等球员组成的防线相对固化,且魏震在海港本赛季的防守数据并不突出(场均 1.75 次抢断、5.42 次解围)。此外,教练更倾向于使用吾米提江等年轻球员进行轮换,进一步压缩了魏震的出场空间。

三、练兵效果与外界争议

此次东亚杯被视为国足新周期的起点,教练组此前强调 “给年轻球员更多机会”,但实际用人却显保守。例如,薛庆浩在申花本赛季表现出色,11 场联赛贡献 20 次扑救,甚至将上赛季金手套得主鲍亚雄挤到替补席,但在国家队仍未获信任。于金永作为 20 岁新星,虽在泰山队崭露头角,但缺乏大赛经验成为硬伤。

外界对此批评声不断。有媒体指出,国足名单中虽有 13 名 00 后球员,但真正获得出场机会的寥寥无几,“青春风暴” 沦为口号。记者陆洋直言,久尔杰维奇 “打强队想放卫星,踢弱队又怕捅篓子”,导致练兵效果大打折扣。球迷则调侃:“名单里 00 后多是噱头,教练骨子里还是不敢放手用新人。”

四、教练策略与未来展望

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在赛后采访中表示,球队需要时间磨合新阵容,年轻球员的成长 “不能急于求成”。他强调,东亚杯的目标是 “为 2030 年世界杯做准备”,而不是追求短期成绩。然而,这种解释未能完全平息争议,尤其是在对阵中国香港队的比赛中,即便提前锁定胜局,仍未给替补门将机会,被认为错失了考察新人的最佳时机。

对于未登场的球员而言,此次经历或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转折点。曹永竞和徐皓阳需在俱乐部找回状态,证明自己仍具备国家队竞争力;薛庆浩和于金永则需通过联赛持续表现,争取未来获得更多信任。而国足的重建之路,仍需在 “练兵” 与 “成绩” 之间找到平衡,否则下一个四年周期,类似的争议或将重演。

结语

东亚杯的落幕并未驱散国足的阴霾。五位国脚的 “零出场” 不仅是个体的遗憾,更折射出球队在新老交替、战术适配等方面的深层问题。随着中国足协启动新帅选聘工作,如何打破用人保守、激活年轻球员潜力,将成为下一任主帅必须面对的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