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瀚森:强化扣篮能力,专注弹跳弹速训练
作为中国篮球新生代的核心力量,杨瀚森在 2025 年 NBA 选秀中以首轮 16 顺位加盟波特兰开拓者,正式开启职业生涯新征程。这位身高 2.18 米的内线新星,近日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示:“我需要更多通过扣篮完成攻筐,接下来会重点加强弹跳和弹速的训练。” 这一表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身技术短板的清醒认知,更透露出他冲击顶级内线的决心。
在 CBA 赛场,杨瀚森凭借扎实的背筐技术和策应能力成为内线大杀器,场均贡献 16.6 乐鱼官方分 10.5 篮板 2.6 盖帽的全面数据。他的低位脚步如同 “0.5 倍速教学”,勾手、转身等技术信手拈来,空切吃饼和挡拆顺下也极为娴熟。然而,面对 NBA 级别的防守强度,他的弹跳短板逐渐显现 —— 原地垂直起跳 66.04cm、助跑最大垂直起跳 76.20cm 的数据虽优于普通中锋,但在对抗中仍难以完全压制对手。
“NBA 的内线配置完全不同,对手的横移速度和起跳高度都更具威胁。” 杨瀚森在夏季联赛后坦言,“当我在篮下接球时,经常会遇到双人包夹,这时候如果不能快速完成终结,机会就会溜走。” 数据显示,他在夏联中的篮下终结效率较 CBA 下降了 8%,而扣篮作为最直接的得分方式,成为他提升进攻稳定性的关键突破口。
二、科学训练:从力量到爆发力的系统性突破
为弥补弹跳和弹速的不足,杨瀚森在开拓者的训练体系中开启了 “多维度强化计划”:
- 爆发力特训:训练师克里斯・约翰逊设计了 “扣篮挑战” 模式,要求他在 20 分钟内完成 50 次不同角度的扣篮,通过高频次、高强度的训练刺激肌肉记忆。这种训练不仅提升了他的垂直起跳高度,更显著缩短了起跳反应时间 —— 夏联中他的快攻扣篮成功率从 CBA 的 62% 提升至 71%。
- 弹速专项训练:结合 NBA 流行的 “增强式训练”,杨瀚森每天进行 3 组 10 次的跳箱训练(高度从 60cm 逐步提升至 120cm),并配合弹力带横向移动训练,强化踝关节与髋关节的协同发力。这种训练使他的变向跑速度从 11.79 秒缩短至 11.23 秒,在挡拆换防外线时更具灵活性。
- 力量与协调性平衡:针对 NBA 内线对抗需求,他每周进行 4 次核心力量训练,包括硬拉、保加利亚分腿蹲等动作,目标将深蹲重量从 120kg 提升至 150kg。同时,他引入 “盲扣训练”(闭眼完成扣篮),通过增强本体感觉提升空中动作精度。
三、战术适配:开拓者的 “中锋革命” 实验
开拓者对杨瀚森的定位远超传统中锋 —— 他们希望将他打造成 “组织型内线 + 终结核心” 的复合型球员。为此,教练组制定了 “18 个月技能跃迁计划”,其中扣篮训练被赋予战略意义:

- 挡拆终结:在挡拆后,杨瀚森需快速顺下接后卫传球完成扣篮。夏联数据显示,当他在挡拆中作为终结点时,每回合得分达 1.23 分,高于联盟 85% 的中锋。
- 快攻推进:利用身高优势抢下篮板后,他需自行运球推进至前场完成扣篮。目前他的 3/4 场冲刺时间为 3.8 秒,目标缩短至 3.5 秒(接近字母哥的内线冲刺速度),这将彻底改变开拓者的攻防节奏。
- 空间型打法:每天加练 200 记 “移动三分” 的同时,他需在三分线外通过运球变向创造突破扣篮机会。这种 “大个子外线持球攻筐” 的战术,被视为破解现代篮球联防的关键。
四、长期愿景:从 “中国长城” 到 “战术变量”
杨瀚森的训练计划不仅关乎个人提升,更承载着中国篮球的未来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,他明确表示:“中国男篮需要更多能在国际赛场统治禁区的球员。” 为此,他在开拓者的训练体系中融入了独特的 “防守指挥官” 角色 —— 夏联中他多次在暂停期间纠正队友的防守站位,并通过预判式抢断展现了顶级的防守意识。
“我们不是要把他变成约基奇,而是要让他成为‘杨瀚森式’的组织核心。” 开拓者篮球运营总裁乔・克罗宁强调,“他的身高比约基奇高 5 厘米,这意味着传球角度和覆盖范围是前所未有的。当他在高位持球时,对手必须在‘包夹失位’和‘放任投篮’之间做出选择,而扣篮将成为破解这种困境的终极武器。”
结语
从淄博体校的青涩少年到 NBA 首轮秀,杨瀚森的每一步都印证着 “努力雕琢天赋” 的真理。当他在开拓者训练馆挥汗如雨时,中国篮球的未来正悄然书写 —— 通过科学的弹跳训练、战术适配和长期愿景,这位 20 岁的中锋正在重塑现代篮球的内线定义。正如他在纪录片《跃向浩瀚》中所言:“扣篮不只是得分手段,更是一种态度。当我能在 NBA 赛场频繁扣篮时,中国篮球的禁区统治力就真正回来了。”